从熟人社交切换为“真实关系社交”定位,一年内,Hinge 的用户增长了 4 倍。新用户留存率时提升 20%。于2018年,Match Group将Hinge被收入囊下,自此社交巨头的队伍又添一员。
让你慢下来的交友App
对于初次使用Hinge的用户来说,偷懒是不可能偷懒的,注册过程中需要填写非常多的信息,首先手机号、邮箱、生日、地理位置这四个基础信息是必须填写的。
注册完成后,Hinge列出的详细资料中还给出了更多支持填写的选项,一方面是例如宗教信仰、身高、体重等,这类指标能够帮助其他用户快速做出选择,避免大家聊得开心时发现“择偶标准”不合的尴尬。
另一方面则是对“个性化”的探索,Hinge会给出关于各个方面的问题,并对用户提出了硬性要求,他们需要至少对其中的三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。这些回答会出现在界面上,成为用户资料卡的组成部分。这些彰显个人特质的回答让每一位用户得以展现自己“有趣的灵魂”。
就在上周,Hinge在回答问题的大类中更新了新的一类问题“Self-Care”(自我关怀),该分类下包含“你上一次崩溃大哭是什么时候?”、“你应对悲伤情绪的对策?”等问题。Hinge表示,根据其调查显示,97% 的 Hinge 用户希望与积极照顾自己心理健康的人约会,但只有 9% 的人在第一次约会时觉得很舒服。这个问题促使他们开始重视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。
完成或许有点漫长的资料填写后,将正式开启匹配你的心动对象之旅。Hinge主页的界面是类Tinder式的资料卡,由用户的个人照片、一段语音和问题答案三个部分组成,你喜欢可以点击爱心,不喜欢点击“×”的符号。如果特别喜欢,可以送出付费才能使用的玫瑰(很像是Super Like),让对方第一时间看到你的喜欢。
在点赞细节上,Hinge也做出了一定的优化,不仅支持对个人资料卡中的某一项点赞(比如只对照片/问题的回答单项点赞),甚至可以针对这一项进行评论,提升匹配成功的可能。达成“双向点赞”后,两方即可进入深一步的聊天。
作为一款“希望被用户删除”的约会应用,Hinge希望所有用户保持认真的心态完成匹配,因此,它只给到用户一天8次点赞的权利。每一次点赞都是出自考虑的情况下,匹配效果也显著提升。同时为了推动两个人“奔赴现实”,Hinge的“We Met”功能会询问双方是否完成线下见面,收集用户“奔现”的反馈,进一步优化算法。
Hinge“名利双收”?
在Match Group今年发布的一季度财报中,其明确表示,Hinge于2019年-2022年间完成了超过10倍的增长。官方数据显示,Hinge于2021年全年收入达到1.97亿,证明主打严肃匹配的产品在付费方面的实力。
图源:Match Group官方 对2022年Q1财报感兴趣的读者请于公众号后台回复【Match Group一季度财报】 获取完整内容
Hinge是怎么做商业化的?前文也提到,Hinge虽然一度转变为一款付费类应用,但目前还是支持免费使用。其应用内部不含广告,仅靠会员订阅实现收益。开通Hinge会员订阅的用户可以享受三大特权:使用筛选功能定义匹配到的对象、破除一天点赞8次的限制和查看所有喜欢自己的人。这类支付模式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。
对于Hinge来说,提高用户匹配成功率的另一面是失去用户,这部分收益一并会随之消散。作为纯靠会员订阅的产品,如何实现高营收是Hinge盈利的难点之一。Hinge用高昂的订阅价格弥补了这一点:其定价为单月30美元、一季度60美元、一年180美元。这个价格可能留不下想要将线上约会当做消遣的人,但能被那些迫切脱单、真心交友的人所接受。
盈利模式得到证明的情况下,背靠Match Group,Hinge正在准备向海外地区扩张。Q1财报中同样透露了Hinge将于本季度向首个非英语国家——德国的进入计划,并将在下半年更新一些新的功能,以提升使用体验。后续我们也会跟进Hinge的更新内容,看看这款应用还能带来哪些颇具创意的新玩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